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 张炳璿《王徵墓志铭》点校及初步探析

张炳璿《王徵墓志铭》点校及初步探析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第一人——王徵,始终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点。王徵墓葬原处于陕西三原县杨杜村东北五里辘辘把塬上,近日在迁建之中。笔者有幸从王徵后人那里得到出土的王徵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的文字资料照片,现整理出来以提供于学界同仁旨在共同推动王徵的学术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王徵生平著述贡献及研究现状,重点在于对出土的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进行点校,同时做了初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以引起学界对这份资料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 王徵; 张炳璿; 墓志铭; 点校; 研究资料;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关中地区天主教历史与现状研究调查》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CZJ010
引言:

【引言】王徵( 公元1571—1644 年) ,陕西泾阳( 原陕西泾阳鲁桥王家堡) 人,字良甫,又字葵心,号了一道人或了一子,又号支离叟、景教后学、崇一堂居士,天主教圣名斐理伯( Philipe) 。王徵24 岁(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 年) 乡试中式,52 岁( 天启二年,公元1622 年) 会试中式。王徵大约于会试期间,在北京接触西方传教士而受洗入教,据推算王徵入教不会早于四十五、六岁①。王徵曾任直隶广平府、扬州府推官和山东按察司佥事、辽海监军道等职。后因辽海军务兵变,王徵受牵充军得遇赦,晚年归乡田野,捐资于鲁桥镇建造教堂,且践行天主教信德。王徵为官期间与外国传教士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科学著作,于晚年更加勤于著述。同时积极整理出版有关著作,在乡间创办“仁会”以赈灾救贫。明末李自成攻破西安以后,派使邀请王徵,王徵以死相拒,表明忠于明廷之心,得知李自成占领北京的消息,遂绝食七日而亡。王徵逝世后,其家属及族人将其安葬于三原县杨杜村东北五里辘辘把塬上,至今祭扫不断。根据王徵的历史贡献及其陵墓的文化价值,1992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王徵陵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当年4 月20 日立文物保护碑。如今,王徵墓葬正在迁建之中②。

作者:
丁锐中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