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世界宗教文化杂志 > 印尼华裔穆斯林:一个未完成的反歧视项目

印尼华裔穆斯林:一个未完成的反歧视项目

世界宗教文化杂志
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探讨了印尼政府在第12/2006号新国籍法案颁布后对作为少数族群的华人,尤其是华裔穆斯林的影响。文章认为,尽管国家宪法保障了各族群平等的公民地位,但本条例草案的制定并没有在各级政府官僚机构中根除对华裔穆斯林的歧视性做法。华裔穆斯林为了保障其社会和政治安全而采用文化的方法,与宗教组织(包括穆斯林群众组织和伊斯兰非政府组织)进行深入的协调,从而保护其自身免于受到任何反华情绪的伤害以及当地社会或国家官僚机构的剥削和歧视。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华裔穆斯林; 反歧视;
引言:

【引言】新秩序时期(1966 ~ 1998 年)是印尼社会对本国华人歧视的一个上升期。他们对华人堂而皇之的歧视让人很难对此不加以关注,即使是那些印尼最顶级的华裔商人也深受其扰。正如下文将详述的那样,国家对华人的歧视是在1965 年印尼共产党政变后出现的,当时许多华人被指控策划了这次政变。他们被认为在20 世纪60 年代前期的印尼政治危机中与北京政府在政治上相互勾结。这种国家歧视在许多生活在印尼却没有印尼国籍的华人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印尼对本国华人的歧视已经成为新秩序时期的一件大事。新秩序政权倒台之后,试图制止这种歧视性做法的努力随之产生。其中之一是通过苏西洛总统领导下的权力第一期(2004 ~ 2009 年)行政立法中所颁布的第12/2006 号新国籍法案。新国籍法案保障了各民族,特别是华裔,获得平等公民地位的权利。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新的条例颁布后并未根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官僚机构对华裔的歧视性做法。他们对华裔的歧视性做法从泗水市政府的例子可见一斑。如2007 年,居住在泗水市却没有当地公民身份的华人数量不少于30 人,这种情况用政治术语称为“无国籍人”。

作者:
Akh Muzakki;王艳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