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9·11 之前,除了吉利斯·凯佩尔(Giles Kepel)、莱因哈德·舒尔茨(Reinhard Schulze)外,很少有学者研究作为一种全球现象的赛莱菲耶。其他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现代伊斯兰教的学者,如奥利弗·罗伊,把赛莱菲耶视作“新复兴主义”的一部分,把赛莱菲耶与其他运动联系在一起。沙特阿拉伯把赛莱菲耶或瓦哈比作为其历史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巴基斯坦情况相近,圣训派和迪欧班德(Deoband)很活跃。当20 世纪90 年代赛莱菲耶传到欧洲时,它曾引起学界关注,但对赛莱菲耶的研究只是地方性的、一般意义上的并且大多与激进主义相关。很多研究由人类学家开展,它与全球运动的关系尚不明确。9·11 之后关于赛莱菲耶和瓦哈比的著述很多,但大多透过“安全”研究来审视,或是流行的观点,把瓦哈比等同于暴力。本书致力于对赛莱菲耶的客观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赛莱菲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赛莱菲耶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与政治及暴力之间有何关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