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典论·论文》文体学思想甄微

《典论·论文》文体学思想甄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曹丕的文体学思想中,最具争议的是"文本同而末异"这一命题,尤其是何为"本同"众说纷纭。"本同"指各种文体都源出五经,这反映了曹丕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从归纳并类着眼,"四科八体"的"四科"就是"四分法",它对真德秀的"四目"法产生了影响,而其源头则要溯至孔门四科、类书分类以及目录学"四部"等。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曹丕; 本同末异; 文源五经; 儒家思想; 四科八体; 目录学;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51059);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szd03)
引言:

【引言】文体论是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言论虽然很简要,但内蕴却极丰富,形成了颇为完备的文体学思想体系。历来批评史著作都会提及,现当代学者专门研究成果也很多。最具争议的是“文本同而末异”,尤其是何为“本同”及“本”与“末”的关系,可以说众说纷纭。笔者综罗众说,或存疑,或辨惑,进而提出自己的一陋之见,认为“本同”指“五经”,即所有后世文体都源出于“五经”,这从中反映出曹丕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而这与中国思想史和批评史所普遍认同的论断,即他打破了两汉以来盛行的传统儒家思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辨析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关于“四科八体”之文体分类说,历来皆认为开繁杂琐细的文体分类之先河,这属于“类分”体例。本文则从“类从”即以简驭繁的归纳并类着眼,指出“四科”就是“四分法”,并对真德秀《文章正宗》“四目”法产生极大影响,而其源头则要溯至孔门四科、类书分类以及目录学“四部”等。曹丕的“四科”“四分法”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据笔者陋见,学术界还未见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言之。

作者:
任竞泽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