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杜甫在唐代长安城南的居住环境

杜甫在唐代长安城南的居住环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杜甫自唐玄宗天宝五年(746)移至长安,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贬至华州,先后在三秦大地生活了13年。期间杜甫多居住在长安城南杜曲,在此居住达10年之久。确定杜甫在长安城南宅院的位置,及选择城南杜曲东村建造宅园的原因和其所作的诗文,即可复原其宅院的结构和构景要素以及布局特色。而杜甫在长安城南的生活现实对其写出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杜甫; 城南宅院; 布局特色; 景观构成;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资助项目(08JJD0092)
引言:

【引言】唐代天宝五年( 746) 至天宝十四年( 755) ,杜甫在长安生活达10 年之久,贫困交迫,仕途壅滞,忽而谋官进取,忽而厌弃政坛,忽而逃难流离,一度在长安城南杜氏家族祖居地生活。杜甫在城南的生活,不仅深深影响其生活方式和政治命运,也在其一生命运上刻上深深烙印。他在长安困顿的生活期间,创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大量诗作,也创作《大礼赋》《封西岳赋》《鵰赋》等雄浑繁复、古奥顿挫的赋文,这是其诗歌之外的重要作品[1]154 - 159。以至于杜甫自谓的“长安布衣”、“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少陵”、“杜曲”等渐渐成为指代杜甫的专有称谓,“杜曲桑麻”更成为传颂佳话。学术界围绕杜甫与长安旧居的研究,较早见上世纪50 年代周君南编著的《杜甫在长安时期的史料》[2],对杜甫在长安时期的活动行迹及杜诗中有关长安地名景物,既有实地考察,又有史料征引。之后陆续有仇兆鳌、陈贻焮、李志慧、冯至、武伯伦等均对此问题有所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点剖解杜甫长安城南宅院布局、环境及其对杜甫诗作的影响。

作者:
郝鹏展;李令福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