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传统语境与国粹意识

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传统语境与国粹意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清以前有关《考工记》的重要研究,基本上以文献注释疏证为主,经历了从注释疏证到章句贴括之学,最后以文献考据为总结。此后,尤其是近百年来,《考工记》的研究转向以数学、科学为主要的研究途径。近30年来,随着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兴起,有关《考工记》设计美学思想的研究方兴未艾。《考工记》文献、科学和美学研究的这三种途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 《考工记》; 注释疏证; 工业设计;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13JK0463);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5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YS010)
引言:

【引言】“考工记”是指“考试百工之事而记之”[1]卷上。一般认为,《考工记》是战国时齐国政府制定用以指导考核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文献。西汉时期,因《周官》缺“冬官”篇,于是河间献王刘德将《考工记》补入后《周官》改名《周礼》,《考工记》遂成为《周礼》之一篇。《考工记》文字简古,应当是战国以来的古书。其所记载的内容不限于周代。有学者认为,三代的制度在《考工记》中都有体现。有关《考工记》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清以前有关《考工记》的重要研究基本上以文献注释疏证为主,经历了从注释疏证到章句贴括之学,最后以文献考据为总结三个阶段,这种研究方式最大的弊病就是不重视考古材料的运用。此后,尤其是近百年来,《考工记》的研究转向以数学、科学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但这些研究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不重视以往文献研究的作用,使《考工记》的科学研究容易流于“六经注我”式的研究,其方法是否真的科学则仍待商榷。近30 年来,随着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兴起,有关《考工记》的设计美学思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作为一种与时代需求密切相关的研究方法,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检验。

作者:
高爱香;韦宾
作者单位: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