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

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电力需求响应是现代电力市场条件下,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降低高峰负荷、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工具。通过回顾已有文献,认为:一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关于电力需求响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而中国基本上没有开展具有一定政策意义的分析研究,亟需加快推进中国电力市场进程,以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开展适当规模、多种类型的需求响应实验试点,在项目设计、策略选择、技术条件、评估工具和方法等方面积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中,从评估需求响应项目收益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应按针对用户采取的激励方式,将需求响应分为激励型、价格型、信息反馈型三类;在收益分析中,应将减轻市场力理解为取得需求响应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便利度与舒适度,注意负荷控制的反弹效应和信息反馈的衰减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视需求响应对于降低线损、促进减排等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需求响应; 高峰负荷; 节能减排; 成本收益评估
引言: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 世纪后在重工业加速发展的拉动下,中国电力消费增速高达11.9%①。与此同时,高峰期电力供给不足问题也日益突出。局部时段电力供应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负荷需求,拉闸限电情况不断发生,电荒问题凸显②[1]。在电力供需矛盾加剧背后,同时又还隐藏着电力装机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浪费问题③[2]。由于电力无法大规模储存,供给必须与需求保持实时平衡,发电环节在用电低谷期往往产生大量容量冗余。而在高峰期装机容量虽然得到充分利用,但在需求超出容量限制后,短期只能中断供电发生前述电荒问题,长期则只能通过被动增加投资、扩大装机容量来满足需求增长。前者将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后者则带来成本迅速增加。

作者:
陶小马 周雯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