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二次加权法

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二次加权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 年中国大陆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 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 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关键词】创新实力; 动态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变异系数法; 改进二次加权法
引言:

【引言】中国各个省市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也成为政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例如,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每年对中国各省、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1]。刘凤朝(2005) 基于集对分析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2]。李文博(2010)基于支持向量机建模对2003 年31 个省、市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3]。Danièle Patier,Michael Browne(2010)对城市物流创新评价方法进行研究[4]。宋伟(2010)运用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典型省份进行实证研究[5]。Zhen(2011)对中国省级生态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6]。郭磊(2011)基于DEA 交叉效率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开展评价研究[7]。Zhu(2012) 利用模糊AHP 方法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8]。李美娟在文献[9]中利用基于一致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针对静态评价无法反映某时间段内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情况, 本文提出改进二次加权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进行评价。

作者:
朱祖平 欧忠辉 李美娟 高群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