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汽车工业在国家实力成长、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水平是表征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加入WTO 之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的时代。作为后起汽车发展国家, 如何抓住全球汽车产业链调整的战略机遇,在国际分工中获取竞争力,引起了我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情,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4]。由文献可知,现有研究大多从国家发展和企业战略等“供给”视角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而从“需求”视角来探讨中国消费者购车行为的研究则为数甚少,徐国虎(2010)研究了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 如售后服务、购置成本等[5];刘凤军(2012)以汽车消费者为样本,剖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6];李显君(2009)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了技术输入能力与技术输出能力之间的关系[7]。可以发现,目前仅有的有关汽车产业消费者行为的成果集中于描述性研究,而关于消费者决策过程及其深层次机制的解释性研究尚不丰富。而在当今汽车生产企业和品牌众多的市场环境下,洞察消费者决策过程和心理机制,是汽车厂商赢得顾客青睐的重要前提,亟待深入研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