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从我国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对于农村民间组织的探讨是在对民间组织相关问题的探究中出现并产生的,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很大的关联,即20 世纪末期我国开始实施单位制改革,民间组织成为研究的热点; 21 世纪初“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农村民间组织逐渐被学者重视。具体而言,我国对于农村民间组织的探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进入21 世纪之后该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学者认为民间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响应,是一项政府和市场之外用于人类发展的社会工具; [1]也有的学者认为民间组织对整个社会生活影响日益加深; [2]其他学者也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治理的转变、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等视角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伴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针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研究不断增多,但针对民族地区农村互助组织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有限的研究中较早涉及民间互助组织并对其展开论述的是和颖,她探讨了纳西族民间互助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白玛措则对那曲牧区亲系组织和互惠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刻揭示了使这一形式得以延续和保留背后的文化功能,[4]以上所述的民族乡村互助组织主要是民族乡村新兴民间互助组织,这些学者的研究也不是专门针对这些组织展开的,而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涉及这一主题。基于以上现实,本文试图对民族地区新兴民间互助组织展开研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