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不嫁女的家族身份—以YQ村春节家祭为例

论不嫁女的家族身份—以YQ村春节家祭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中国农村大部分汉族聚居地区,女性的家族身份不具有先赋性,绝大多数妇女要通过婚姻来完成从自己出生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姻亲和血亲交汇的亲属体系中的地位。春节家祭活动是彰显家族身份的典型语境。终生单身的不嫁女游离于"潜在外人"与"真正外人"之间的模糊地带,处于家族身份游移不定的"另类"状态。使女性具有先赋性亲属身份和家族地位,是提升其生存境况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 不嫁女; 春节家祭; 家族身份;
【基金】 中央民族大学“985”项目“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项目编号:9850401)阶段性成果
引言:

【引言】现代都市社会中的单身者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但乡村社区的单身者却一直是所处群体中的“异类”。在中国乡村文化中,人们视婚姻为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必然事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得到普遍赞同的生活原则,尤其是女性,如果终生不跨入婚姻生活,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乡村社区极为看重的“家族身份”,在不嫁女身上呈模糊甚至缺失状态。在国家法律意义上,女性具有和男性完全相同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地位。但在乡村社区的家族体系中,其身份地位是较大区别的。在中国农村汉族社会,男子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具有先赋性,他一出生就自然具有了在家族的位置,这一位置终身不变。女性则不一样,她在自己出生的血缘亲属体系中被看作潜在的外人,尤其是成年后,这种“外人”身份意识会越来越明显,直到结婚离开父家,成为真正意义的“外人”。绝大多数妇女要通过婚姻来完成从自己出生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姻亲和血亲交汇的亲属体系中的地位; 而终生单身的女性则因为没有婚姻关系而无法确立自己的家族身份。

作者:
王卫华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