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松茂茶马古道是以灌县( 今都江堰) 为起点,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全长700 多里的古代交通要道。自唐宋到明清,再到民国末期,灌县城内的马店、客栈,鳞次栉比,繁荣了一千多年。羌族诗人董湘琴名朝轩,号玉书,又字香芹,灌县( 今都江堰市) 人,祖居虹口,后迁居城关白果巷,自建腕腴精舍。其生卒年月,无确切记载,据有关资料推测,大约生于1843 年,卒于1900 年。董湘琴自幼聪颖好学,通文史,长诗赋,是清末川西地区著名文人学士,诗人年轻时风流俊雅,自负不凡,尝以戎马书生自命,“尹席珍老先生八十八岁时为《松游小唱》作序,曾回忆说,他与董湘琴‘琴歌酒赋,常相往来,同人皆以玉堂人物目之,盖其精妙之思,隽永之词,有非朋辈能望其肩背者。’”[1]( p120) 然而时值清末,朝政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满腹经纶的董湘琴虽抱宏伟之志,到光绪十一年( 1885) 才取得贡生的功名。豪侠任性的诗人曾于同治十一年( 1873) 加入哥老会,并被尊为“冒顶” ( 袍哥舵把子) ,光绪二年( 1876) 丁宝桢督川,董湘琴在清政府镇压袍哥组织的行动中受到牵连下狱,后在舆论声援下获释。光绪七年( 1881) ,松潘地区发生藏民动乱,松潘厅总兵夏毓秀督师平叛,翌年九月董湘琴应处境艰难的夏毓秀的再三邀请,于灌县出发赴松潘厅任幕僚,赴任途中,诗人为松茂古道沿途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古迹掌故所深深吸引和触动,由此一路游唱一路狂吟,写成了长篇纪游诗《松游小唱》。大约在光绪二十三年( 1897) ,董湘琴厌倦官场的诈伪,辞归乡里。后遭遇夫人离世的打击,大约在光绪二十六年( 1900) 诗人亦便早早逝世了。诗人离世后,作品大半散佚,只留下《松游小唱》和少数诗作。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