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自20 世纪50 年代起,聂华苓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其中《桑青与桃红》“被认为是20 世纪经典的华文‘离散’书写,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并以其‘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1]( P. 91)聂华苓是台湾旅美作家群中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题材集中于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漂泊状态,他们对根、对精神家园的渴求,表达了对母国的思念和批判,对美国的隔膜与融入。她以冷静、批判的眼光看待中美两个国家、两种文化,塑造了转变中的离散者形象和异国形象。离散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因为“离散是一种千百年来就存在着的人类处境。这种处境可能是一个民族的处境,也可能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处境”。[2]莫言认为,那些身处离散之境的作家们,已经不满足于用含着热泪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母国与家园,而是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精神的疆域。“他们的根不在这里,相对于西方人,他们永远是精神上的外来者。他们的血液里流动着的文化基因来自他们的在亚洲或者非洲的母国,他们的深层心理结构和文化记忆来自他们的民族。这样的文化和心理矛盾,就促使他们时时刻刻进行着比较。在比较中他们发现了西方的文明和母国的落后,也发现了西方的虚伪与母国的淳朴。他们其实是永远地处在两种文化的挤压与冲突之中,由此他们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目光。这目光已经不是被单纯的乡愁浸润着的目光,而是一种冷静的、批判的目光。由此,他们的创作便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