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论少数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

论少数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从民族共同性的相关界定来看,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中的一体,突出了民族的共同性。公民力量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助于排除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的建构,有必要从共生互补的动态理念出发,在政府主导下展开族际沟通与融合,重新建构一种基于共同信仰的国家公民认同。
【关键词】 公民国家; 中华民族; 共生互补; 建构路径;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13JZD027)
引言:

【引言】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类性质的国家,一为民族国家,一为公民国家。或者说是基于不同民族主义类型的国家: 公民民族主义类型的国家和民族主义类型的国家( 也有称“族群民族主义国家”) 。“民族国家的认同,指的是国民对本民族和本国家的语言、文化、传统、边界、制度、价值、利益和身份的一种自觉的认可和接受。”[1]基于不同的民族国家认同,不同的民族主义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问题,主要涉及到民族独立问题,而公民国家的民族矛盾问题则主要涉及各类民族纠纷,一般不会发展为民族独立问题。由于公民国家主要是基于共同理念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因此,公民国家一方面要推进民族共同性的认同,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公民理念的认同。

作者:
许宪隆;张龙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