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在城市学校中的人际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都处于良好水平。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对其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他们在学校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和社会差异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阻碍作用。
【关键词】 蒙古族; 流动青少年; 城市学校适应; 社会排斥感; 社会差异感;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BSQ13003);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研究”(ZSQ10025)
引言: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释放了巨大空间,他们离开土地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的非农产业转移[1],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村流动人口。最近几年,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由于中国城乡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得这些流动青少年在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等方面难以适应。目前教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从各自的学科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在这一问题上,对少数民族流动青少年的研究目前仍较少。与城市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因此,少数民族流动青少年进入城市学校后会面临更多的适应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呼和浩特为调查地点,对蒙古族流动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

作者:
张翼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