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广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探讨

广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利用2011年广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外部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要提升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水平,应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优化区域环境和家庭创业环境等。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 本土就业;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外部因素;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焦虑因素研究”(12YJA850008);2011年桂林理工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广西罗城仫佬族流动人口研究”
引言:

【引言】农民有效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民生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新生代农民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截止2010 年12 月,中国新生代农民已超过1. 5 亿人,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超过1 亿。新生代农民不仅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还包括留守农村的新生代农民。过江鸿认为留守农村的新生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农村优秀文化的中坚力量[1]。石丹淅和田晓青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与福利水平、劳动关系状况、求职培训状况等均不容乐观,建立流通的信息传递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有效手段[2]。研究还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高移化”、职业转换“高频化”的特征较为显著。郭飞等认为户籍制度、自身素质因素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将是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途径[3]。面对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学界再次将问题解决的焦点集中指向了新生代农民工。不少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特殊的就业偏好是导致新时期“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原因。张施和林欣怡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偏好、区域偏好、行业偏好、工资水平偏好、对政府就业帮助偏好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4]。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返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

作者:
岳雪莲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