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农民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民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要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就需要尊重其利益主体——农民的主观意愿。基于武陵山片区的田野调查数据,在控制个体人口统计特征因素的情形下,采用probit模型并考虑"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综合考察了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在(预期)收入方面,预期收入增加是农民愿意迁居城市最重要的动因,而当前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则因其来源不同而不同,即当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时其效应为正,反之则有迁居意愿;在(预期)成本方面,与迁居相关的住房获得成本以及子女教育获得成本都有不可忽视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民; 市民化意愿; 城镇化; 决定因素; Probit模型;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669)
引言:

【引言】统计数据显示, 2012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2%,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其中17%属于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城镇户籍,这就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典型特征———“半城镇化”: 户籍在农村,就业在城市; 家属在农村,劳力在城市; 积累在农村,收入在城市; 根基在农村,生活在城市( 辜胜阻,2013) 。显然,“半城镇化”的社会代价是巨大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作为主要群体的农民其市民化意愿具体如何?农民的这些意愿受哪些因素影响? 农民是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实施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况将直接决定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而政府政策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吸引农民自愿从农村走进城市。基于上述思考,结合来自武陵山片区的田野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愿情况,并分析影响他们迁居落户城市的决定因素,以揭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微观基础。

作者:
成艾华;田嘉莉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国家民委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