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重建区隔与自我认同:中唐时期的“华夷”书写与思考

重建区隔与自我认同:中唐时期的“华夷”书写与思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中唐族群格局的变化改变了唐人对于"华夷"的体认与书写,与震惊、愤恨乃至伤痛心理相对应的生活场景,如女性服饰、河北胡化及士人走胡走燕成为常见的文学意象。在意象类型的叠加书写中,"天下一家"的原有心态渐次转换为"此疆彼界"的区隔意识。"边界"为"华夏"认同之基本要件的传统重被唤醒,但在李唐已无力扩展地理疆界的现实条件之下,稳定"中国"的内涵,则不得不将焦点自"外在的边界与异己感"转向"内在的边界与认同感"——一种近乎本质主义的思考被渐次强化,皇甫湜对于"权统"与"文化中国"要件的关注与论述,可谓中唐思想于此问题的重要创获。
【关键词】 中唐时期; 胡化; 区隔; 自我认同; 权统; 文化中国;
【基金】 教育部青年项目“中唐文儒思想与文学研究”(10yjc751052);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唐代中后期的儒学与文学”(2013M541816)
引言:

【引言】安史之乱,惊破了盛唐之梦,也颠覆了李唐在胡汉交往史中的主导位置。大唐的历史命运,被动裹挟于吐蕃、回纥等异族势力生存态势的消长变化。日常生活的“胡化”被不断书写、放大并进而重构着唐人的历史记忆。曾有的“天下一家,万国来贺”的大国想象,逐步为“此疆彼界”的现实体认所置换,李唐进入了一个布满危机的时代。随着中唐社会步入稳定,因安史之乱而生的时代体验,也自然而然地明晰而类型化,生活体验的书写虽然仍在继续,但不囿于此,试图理解危机并尝试寻找应对危机的思考却呈现出强势增长的态势。由于中唐社会的危机以族群危机为契机而触发,故而,中唐士人的危机思考必然含有族群区隔与自我确认两大向度。危机应对改变了唐人生存体验之书写,也推动了关于“中国”问题的思考。

作者:
刘顺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