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侗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探究

侗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探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侗族村寨保存着诸多尊老敬老的良风美俗,在此社会风俗影响下,侗寨老人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聚集在各自的鼓楼等公共空间进行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发挥热心公益和爱好文艺的余热,从而较好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侗族老人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幸福指数高的表现和原因,为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侗族; 尊老习俗; 居家社区养老; 幸福指数;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文化的村寨依托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BMZ063);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南疆和谐民族研究团队”资助
引言:

【引言】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和政策都是从养老保障制度出发,似乎这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路径。然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实施起来仍有难度,尤其是在幅员广阔的农村,这种高成本的养老几乎做不到。另一方面,当前的养老过分关注的是老人的物质生活,即老有所养;至于精神生活的满足,仅停留于伦理角度的家庭和社会关怀,以及必要的娱乐设施,并无具体的从老人生活方便角度出发满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方法。从养老关涉的范围来看,多半注重家庭内部的孝顺的要求,忽略整个社会尊重老人的风尚,也无视老人的社会交往需要。养老不仅是物质供给上的满足,还有多种其他需要。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基本能够得到解决,而精神慰藉却是大问题。一些地方的老年人精神生活单调,常常面临孤独和空虚,精神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更多的精神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寂寞空虚苦闷(胡倍,2010)。

作者:
徐赣丽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