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小农的嬗变:《兴国调查》八个农民家庭的追踪研究

小农的嬗变:《兴国调查》八个农民家庭的追踪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以1930年毛泽东《兴国调查》中八个农民家庭调查及后续跟踪调查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八个农民家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迁及发展。研究发现,八十多年来八个农民家庭已经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转变为市场化、社会化的现代小农。同时,农民自身发展及传统农业型村落转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及传统农业型村落成功转型是促进新型"四化"同步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兴国调查; 家庭变迁; 农民发展;
引言:

【引言】于小农经济与小农理论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小农”的经典论述,“小农”既指小农化的生产方式,又指小农化的生活方式。传统小农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小农是小块土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小农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缺少社会分工,排斥商品经济,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和传统技术;小农是分散、孤立、封闭的,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小农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古典式小农”到“宗法式小农”再到“现代的小农”的嬗变。近百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与发展在农村社会基本单元———村落和家庭层面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面临着巨大转型和发展。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正逐步向农业兼业化、非农经济化、市场化以及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因此,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农民生产、生活、交往都被卷入“社会化”大分工网络,属于“社会化小农”。[1](P5~13)那么,在急剧的生产方式转型和制度变革中,传统小农的生产方式是如何向“社会化小农”转变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民发展及其所在村落变迁转型的轨迹如何以及面临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研究探讨有助于继续推动农村改革及农村可持续发展。

作者:
鲁可荣;金菁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