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石牌律到村规民约:大瑶山无字石牌探析

从石牌律到村规民约:大瑶山无字石牌探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无字石牌是瑶族石牌制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无字石牌发展成为有文字的"石牌律",并衍生出内容全面的习惯法。通过对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琼伍村龙军屯无字石牌的实地考察,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描述无字石牌的产生时间、内容、形成过程及历史职能等,分析无字石牌演变过程中的发展特征及功能变迁。
【关键词】 大瑶山; 无字石牌; 村规民约;
【基金】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项目编号:2011B031)
引言:

【引言】牌制普遍存在于广西大瑶山和贵州荔波县的瑶族地区,是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制度及其组织,带有明显的民主自治特征。它把有关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则,制成若干条文,刻在石碑或书写在木板上让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石牌大过天”,这是大瑶山内老幼皆知的信条。早期的石牌法律十分严峻,在当时的大瑶山区发挥过重要作用,社会治安良好。到1940年,带有浓厚原始民主色彩的石牌制度,被国民党的保甲制度所代替,但它在瑶族社会中沿袭了数百年,对广大瑶族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1年,中央访问团还沿用石牌制的形式为瑶族人民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1988年当地政府又为石牌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为瑶族人民订立了村规民约。总而言之,石牌制在历史上为维护大瑶山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如今,瑶山的石牌制得到了新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生产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的石牌形式。

作者:
郝国强;钟少云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