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类群体的经济生活是人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人类学家很早就关注到初民社会的生产、交易、分配、市场和全球化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学科的文化整体观构成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批评。大量的民族志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的经济组织原则是多样的,每个社会群体都会根据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传统创生出一套经济组织原则。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将19世纪之前的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原则划分为互惠、再分配和家计三种,并认为,为自己需要而生产的家计原则“注定要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1](P46)可以说,家计经济是前工业社会的重要生存法则。然而,自19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尽管如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所说:“这种趋向竞争的市场经济不能覆盖全部经济。”[2](P231)但家计经济却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和瓦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群体无法再维持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生存危机已经摆在一些民族面前。那些自给自足的弱小群体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迅速变迁?他们的家计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