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社会网络与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非农职业流动

社会网络与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非农职业流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对广西南部壮、瑶两个族群的比较,分析了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非农职业流动的负面影响。田野调查资料表明,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原初社会网络"呈现民族构成单一、职业构成同质性高、以强关系为主等基本特征。这使得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在非农职业流动过程中难以融入打工地的地方性社会网络,"新社会网络"难以建构,对非农职业流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相对贫困程度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民工; 非农职业流动;
【基金】 “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资助
引言:

【引言】市场转型过程中,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外出务工等非农业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P3)这意味着市场转型过程中的非农职业流动机会对于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传统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较低的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家庭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能够充分把握市场转型过程中的非农职业流动机会,通过加强外出务工等非农经营方式增加家庭收入,则可以摆脱自然资源禀赋的约束,增加家庭收入,摆脱贫困;另一方面,如果在非农职业流动过程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那么,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对市场利用的机会究竟如何呢?

作者:
郭云涛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