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本真与嬗变—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技术意义的再反思

本真与嬗变—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技术意义的再反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手工艺技术的社会意义正在被改写。处于急速发展的时代,由先前生产生活方式所延续下来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技术,其本来的存在价值判断体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彻底的新整合。因而,处于今日语境中的各种保护,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澄清"保护"的实质和基点,并适时、自觉地建立对其新文化意义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技术; 意义; 本真性; 嬗变;
引言:

【引言】21世纪,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手工艺技术的原初意义正在被改写,并且,正因为其过程的渐进性,在各层保护中,它的本真以及嬗变意义,或被人们所淡忘和曲解,或被人们割裂和混淆。尽管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诸多手工艺技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于“泛技术”语境的今天,偏安一隅的手工艺技术的旧意义和新意义何在?如果说保护是基于对技术的某种活态存留的话,那么保护应该持什么立场?

作者:
顾浩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