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清代民国粤盐入桂及其对广西经济开发的影响

清代民国粤盐入桂及其对广西经济开发的影响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食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管子》有云:"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清代民国时期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广西缺乏食盐,自康熙年间开始,两广盐区建立了专商引岸制度,粤盐由广东大规模运销广西各地,到民国时期历经近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实现了从官运官销到自由贸易的过渡,并有力支援了民族抗日战争。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粤盐入桂不仅从农产品商品化和各民族物资交流等方面对广西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对广西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意识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广西地方财政收支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开发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但从反面的角度加以分析,由于广西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粤盐入桂在为广西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亦产生了私盐泛滥和不等价交换等不良现象,对广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食盐; 清代民国; 广西; 粤盐入桂; 农业; 商业; 地方财政收支;
【基金】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TD2011012)
引言:

【引言】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自古以来就有:“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之说。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不产盐,食盐大部分依赖广东供给①。粤桂不仅地缘上接壤,而且西江贯穿其中,粤盐利用这一天然通道进入广西,实现了两广地区的物资交流。清代之前,广西并无严格的盐法制度,直至康熙年间,清政府扫清了南明势力之后,食盐专卖制度在广西得以实行②。根据该制度广西被划入两广盐区,所需食盐由政府统一从广东供给。虽然从清代至民国(尤其是清代)广西盐法制度变更频繁,但实现了粤盐入桂由官运官销到食盐自由贸易的转变,这对广西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要的影响。

作者:
胡萤;高蓉芳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