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在今天,人际间的流动日益频繁,总有一群跨越国界或跨越其祖祖辈辈居地的地理范畴,来到一个新的空间生活,并在家乡之外建构家庭,在空间完全错置的状态下,其身份认同在此处与他处、现在与过去之间摆荡,使他们在不同文化间来回彷徨、反思,以创造身份的再定位。帕蒂古丽,一个生活在江南的维吾尔族人,在宁波工作生活了近20 年,并且认为“江南是她托付终身的家园”,但在书中她依然写到:“现在我是另一个土地上的那个我,我精通这里的语言,那是我的父亲认为世上最难懂的语言。我谙熟南方的任何习性,我按这里的生活方式生活,可我每天起来还是感觉脚踩在人家的土地上,在人家的土地上煞有介事地奔波、安居。”像帕蒂古丽这样,从小接受汉语教育,在内地上大学并在内地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士越来越多,他们在汉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交流中生存,既深得其益,又深感其痛。那
么如何安放这样一颗漂泊的心,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安居之所?帕蒂古丽借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的书写,剖析了追寻真我的心路历程。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