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软件"建设不同步等。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标准与尊重差异、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自身感到幸福的家园。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12JZD023)
引言:

【引言】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进而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真正成为惠民利民之举。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
王卫星
作者单位: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