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清抄本《五音通韵》是一部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的等韵文献,成书年代不早于雍正二年(1724),① 记录了当时汉语北方话的活语音。目前所知,该书共有两种形态传世:韵图抄本和韵图韵书相配本。前者现藏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台湾省学者应裕康在专著《清代韵图之研究》② 第一章《绪论》、第四章《北音系统之韵图》第四节以及《抄本韵图〈五音通韵〉所反映的清初北方语音》③ 一书中对其语音系统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对韵图《五音通韵》的声调情况进行说明;竺家宁在《声韵学》第五章《近代的语音史料》里只介绍说其声调分为阴、阳、上、去、入五声。④ 后者现藏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永岛荣一郎文库,日本学者永岛荣一郎在长文《元代以来北方汉语系统音韵史研究资料介绍》⑤ 中列一小节介绍了它的语音系统,认为该书有五个调类,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的顺序排列,入声原则上属于阴声,但韵图中附了墨圈“○”的入声字,也有放在阳声中的。遗憾的是,永岛并未对《五音通韵》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就韵图图面进行简单归纳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