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互动协调发展分析

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互动协调发展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北京市产业布局“ 单中心” 形态尚未改善:高、低端产业混合布局于中心城区, 新城“ 有城无业” 问题突出, 交通枢纽站缺乏产业配套支撑, 导致职住分离现象严重, 向心通勤特征明显。当前的交通系统既难以支撑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 也难以有效发挥其对“ 多中心” 产业布局形成的引导作用, 造成交通拥堵持续加剧。解决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 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当务之急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长远之计是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制度保障是尽快建立一体化管理体制。
【关键词】北京市;产业布局;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引言:

【引言】针对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 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治堵”措施和方案, 结果却不甚乐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匹配, 这是导致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根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 就必须综合考虑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 通过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城市空间结构角度做了大量研究, 明确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并对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众多好的对策和建议。目前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上,如Putman(1983)[ 1] , Simmonds(1997)[ 2] ,Cevero 、Kockelman(1997)[ 3] , 彭仲仁(2005)[ 4] , 毛蒋兴、闫小培等(2008 )[ 5] , 郑猛(2010 )[ 6] , 孙玉(2010)[ 7] , 杨励雅(2012)[ 8] 等, 分别从理论、模型、协调发展等层面探究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关系;颜廷真(2007)[ 9] , 刘欣(2008)[ 10] , 杜立群(2009 )[ 11] , 潘海啸(2010 )[ 12] , 渠涛(2012)[ 13] 等则针对具体区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有许多学者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如Adams(1970)[ 14] , Schaeffer、Elliot Sclar (1975 )[ 15] , Cevero 、Lendis(1997)[ 16] , 兰兵(2004)[ 17] , 费移山、王建国(2004)[ 18] , 陆化普(2006)[ 19] 等。而产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 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产业布局作为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 其调整将促进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
郝伟伟;张梅青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