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危机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危机管理思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危机管理思想, 其整体更为重视危机预防。在危机预防方面, 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 强调道德及社会责任;法家强调制度化、创新与识危除奸;道家强调领导者“ 有为乱之首” 及处于成熟阶段的组织的危机预防;兵家强调对信息的系统搜集。在危机处理方面, 儒家强调“ 不仁则失” ;法家注重运用激励约束机制;道家注意到在危机中的机会;兵家强调信息管理及对危机的快速响应,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制造危机, 创造机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管理;危机预防;危机处理
引言:

【引言】所谓危机, 是一种对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企业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 1] 。对于危机管理的概念, 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定义。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 , 1986)认为:危机管理是对于企业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进行的管理, 目的在于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更能掌握自己的前途[ 2] ;美国南加州大学鲍勇剑和陈百助(2003)认为:危机管理是对危机根源、预防方法及危机发生后控制手段进行研究的学科[ 3] ;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2003)将危机管理界定为:在危机爆发前,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解决危机因子,在危机爆发后,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使企业转危为安[ 4] 。由此可见, 危机管理是对企业潜在或者已经爆发的危机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宗旨在于消除或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以及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危机管理对企业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消除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降低各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尽可能变危险为机会, 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 企业界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许多企业的危机意识缺乏, 关注的主要是危机爆发后的处理, 而不是危机预防。随着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政府及媒体监管越来越严、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我国企业亟待提升自己的危机管理水平。

作者:
刘刚;雷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