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人文杂志 > 划界与通达—弗雷格与胡塞尔如何拯救和把握意义

划界与通达—弗雷格与胡塞尔如何拯救和把握意义

人文杂志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考察了弗雷格与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策略,指出这实际上是一场拯救意义之客观性和观念性的运动。两位思想家是通过不同的划界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的,然而,严格的划界也引发了如何通达意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此后的不同旨趣和走向。
【关键词】 分析哲学; 现象学; 思想; 含义; 意义;
引言:

【引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人——弗雷格和胡塞尔——都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开端了他们各自的哲学事业, 借用达米特的比喻, 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就像两条源头相近的河流, 而后却因各自的流向不同渐渐互相远去¹ 。时至今日, 分属两大传统的哲学工作者们甚至到了形同陌路的地步。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说在反心理主义的阵营中, 弗雷格和胡塞尔曾并肩战斗、同仇敌忾,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二者分道扬镳, 最终使得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成为两条走向截然不同的河流呢?如果不回溯至源头处, 这一问题就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回答。在笔者看来, 弗雷格与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场拯救意义之客观性和观念性的运动, 他们是通过不同的划界方式来完成这项任务的。另一方面, 这一划界又导致了如何通达意义的问题, 而在某种意义上, 通达意义的不同方式影响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今后的不同走向。

作者:
高松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