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补正”与“矫正”:刑事再审制度功能再探—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补正”与“矫正”:刑事再审制度功能再探—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以终局裁判为逻辑前提的刑事再审制度,其正统性来自两方面: 一是原来的程序运行本身出现了重大瑕疵;二是原程序尽管已经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并完成,但其制度功能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现,并且触犯了其他重要价值。据此,刑事再审的制度功能可以从形式理性理论和程序规律角度区分为修复原程序运行瑕疵的“补正”以及帮助原程序功能复位的“矫正”。以“补正”和“矫正”的分类视角重新检视刑事再审的制度定位问题,有助于正确设计和解读刑事再审的具体制度,尤其是再审的启动制度。为了应对刑事再审实践困境,一方面需要从程序规律的分类研究视角将刑事再审启动事由加以整合和清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作为再审逻辑前提的原程序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刑事再审; 功能; 补正; 矫正
引言:

【引言】刑事诉讼活动的诸多程序环节中,再审程序并非必经,但却必设。既然程序在结构上以结果的确定性、效果的终局性以及系统的闭合性为其基本要素的组成内容,缘何可以通过在原程序之外重启新程序的方式复审案件,为何给予诉讼参与者可以重开程序、推翻裁判的心理期待? 从20 世纪伊始的刘涌案,到不久之前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李昌奎案,刑事再审扮演着怎样的制度角色,在经历了2012 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后,刑事再审在未来的刑事司法之中又将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些角色定位与刑事再审程序的应然功能是否一致? 本文尝试从刑事再审程序的制度原理角度,对相关问题作一分析。

作者:
初殿清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