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 1) 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 ( 2) 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 ( 3) 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 ( 4) 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 ( 5) 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积极影响; 中国文论; 批判性与反思性
引言:

【引言】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文艺理论界二十多年以来,有关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以此为主题的著、译作上百部,发表相关论文数以千计,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不可低估的影响。探讨新时期到21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实绩和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的重要影响的。总体上说,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积极、正面和消极、负面两个方面。关于消极影响方面,笔者将另文探讨。本文拟主要探讨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我们之所以要专门探讨其积极影响,是因为在我国,笼统贬低乃至否定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观点在学界占主流地位。有的学者至今认为当代西方文论( 当然主要指后现代主义文论) 对中国文论的影响可能带有破坏性。其个中原因相当复杂,有的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西方的新理论、特别是时髦的“后学”有一种天然的抵触和警惕; 有的对后现代主义缺乏全面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它看作完全、绝对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因而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有的则存在从众心理,满足于二手阅读或浅表阅读,难免造成种种不同程度的误读,包括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既联系又区别的复杂交织关系的误解; 还有个别人以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加区分地把整个后现代主义文论当成资产阶级力图瓦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工具,看成洪水猛兽,坚决加以排斥;如此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厘清和阐明: 后现代主义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不仅仅有消极的方面,还有着积极的方面,而且笔者认为,这种积极影响在总体上占据主导地位。在笔者看来,这种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二十多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 主要是文学基础理论,当然也包括批评理论) 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证。

作者:
朱立元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