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些都为建立地方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网络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组织与资源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实践处于形成初期,已有实践更多是因政府限于自身能力、资源的局限性和改进公共服务的急迫性而被动做出的选择,未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部分实践甚至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网络治理形成初期缺乏适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导致其对需要考虑的因素认识模糊,缺乏对可治理、责任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考量,未能根据客观环境情况有效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也并未建立权责明晰的长效合作机制,阻碍了治理网络作用的发挥。正是基于对地方政府实施网络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本文以政府主导型治理网络的形成为研究重点,结合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政府主体因素、公共服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地方政府网络形成的影响。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西安、南京、深圳、重庆等地政府部门采用分层整群的判定抽样法进行调查,运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政府主体、公共服务、社会环境对网络形成的因果关系路径,进而对地方政府在网络治理形成前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