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祖饯仪式与相关文体的生成空间

祖饯仪式与相关文体的生成空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祖道是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祭祀路神的仪式,包含“祖”与“饯”两个重要环节。古人重土畏迁,祖道仪式象征意味浓厚,可缓解出行前的紧张心理。祖饯时人员聚集,形成特殊的公共空间,仪式便附带强调等级秩序、联络人际关系等社交功能。祖道仪式最初以“敬神”“娱神”为目的,之后宗教意味逐渐减淡,世俗性的“自娱”功能加强,娱神变为娱己,与神灵交流转而为社会人际交流,祖道简化为饯行,各种表达别离情感的艺术形式遂应运而生,并最终与古老仪式相分离。
【关键词】祖道; 祖饯; 仪式; 功能; 文体
引言:

【引言】祖道是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祭祀路神的仪式。古人出行道路险恶,交通不便,长途旅行穷年累月,旅途常常伴随着危险,故出行前祈求神灵保佑成为缓解紧张情绪的重要方式。秦汉时期交通状况有很大改观,社会心理从重土畏迁转而向慕远行,也多有不远万里开拓迁徙的情况,但总体来说,由于交通、医疗等条件的限制,加之以定居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社会长期所形成的讲究“定”“静”而“安”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心理阻力,秦汉人对远行仍充满犹疑乃至畏厌①。因此,时人出行延续早期祭祀路神的道祭仪式,与之相关的祝辞也被保留下来。祖道除了祀神仪式外还有饯饮等礼仪活动,汉代以后,饯饮在整个礼仪活动中的分量渐渐超过祀神,祖仪也由原来的祀神娱神变成群僚聚会、宴饮歌舞、赋诗唱和的群体性活动。礼仪活动为人们吟诗作赋提供了交流空间,离情别愁也为这种聚会增加了情感因素和人文色彩,这直接带来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以及诗歌类别———祖饯诗。对于祖道及其与祖饯诗的关系,已有研究者关注②。然而,祖饯仪式如何由宗教仪式转而为群体社交活动,此一过程中仪式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仪式为个人道德形象、文学才华的塑造和展示营造了怎样的公共空间,它又是如何促成相关文体的产生? 这些问题尚缺乏讨论,笔者将对此加以探索。

作者:
郗文倩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