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文章延续唐君毅关于海外华人及中国哲学之关系的研究思路,在认同唐先生鼓励海外华人在其居住地扎根立足并为推广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观点基础上,讨论在中国哲学向世界哲学演变的过程中,海外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推广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华人; 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 世界性
引言:

【引言】大约半个世纪前,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 1961) 的文章,讨论中国侨民及中国哲学在当时世界之处境,并对1949 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国人移居海外所造成的文化上的负面影响表达了惋惜之情:此风势之存在于当今,则整个表示中国社会政治、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之人心,已失去一凝摄自固的力量,如一园中大树之崩倒,而花果飘零,遂随风吹散; 只有在他人园林之下,托荫避日,以求苟全; 或墙角之旁,沾泥分润,冀得滋生。此不能不说是华夏子孙之大悲剧。①三年后,唐先生又写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其态度显得乐观多了。虽然他主要关心的还是“飘零的花果,如何能再回到苦难的乡土,再植根基”的问题,但也进一步思考海外华人在居留国扎根立足的同时如何能够对其他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做出贡献。他认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散居海外的华人,最重要的使命在于寻求良机,“有朝一日风云际会时,共负再造中华,使中国之人文世界,花繁叶茂……”②唐先生的这两篇文章,一方面牵涉到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使命与理想,另一方面提及海外华人携手建构或重构作为中国文化主轴的中国哲学之必要。本文延续唐先生的研究思路,对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作出更切合现实的认定,同时也主张将中国哲学定位为一种超越语言和国界的世界哲学,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海外华人群体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纠正那种将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视为“中国人”的观点。我们认为,对于这一群体正确的身份定位,应该包括两种类型,即认同中华文化的华人及仅在血统意义上遥系中国的华人。其次,我们将以20 世纪移居海外的华人思想家和哲学家为对象,观察讨论他们如何将中国哲学推广到世界各地( 主要是北美) ,使其成为一种超越语言、国界的世界哲学,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确认自己的文化认同。本文的结论是,随着世界各地华人身份认同的转变以及中国哲学向世界哲学的演变,海外华人思想家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

作者:
李晨阳;肖红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