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与哲学转向

论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与哲学转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牟宗三致力建构的“道德的形上学”是20 世纪形上学的集大成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当代形上学的典范,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哲学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的自我转型,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哲学以其特有的非实体主义与可能的“身体的形上学”姿态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它在哲学上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新儒家哲学的高峰已经完全浮出水面; 而且预示着哲学在20 世纪历经“语言转向”“身体转向”与“非实体主义转向”的同时或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的到来,这就是形上学的工夫论的转向。
【关键词】牟宗三; 道德的形上学; 语言转向; 身体转向; 非实体主义转向; 工夫论转向
引言:

【引言】览观20 世纪以来的世界哲学,形上学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拒斥形上学”的呼声中,西方哲学实现了“语言的转向”,迎来了“分析的时代”,又行将到“身体的转向”。尽管有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之辈痛斥西方哲学史是一部( 遗去、遮蔽和) 遗忘形上学的历史,试图在对“物是什么”的追问中重新找回形上学并复兴形上学①,但形上学业已不再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流,甚至归于沉寂而式微; 相反,在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中,形上学得到复兴,而且迎来了巅峰时代。在20 世纪的中国哲学中,形上学的大家辈出,群星灿烂,光彩夺目,从熊十力经冯友兰和金岳霖到方东美、唐君毅和牟宗三,无不是形上学的泰山北斗。牟宗三致力建构的“道德的形上学”无疑是20 世纪形上学的集大成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当代形上学的典范。它的活脱见世,犹如火凤凰( 涅槃) 的重生,代表了形上学的复活与重兴。它既是古代的,也是当代的。因为它保留与继承了中国古代形上学的精髓与活的精神,同时获取了当代哲学的意识与形态。就是说,牟宗三在当代哲学的思辨中实现了中国哲学的“语言转向”,重开中国古代的非实体形上学与“身体的形上学”之门,复活了中国古代的形上学———一种非实体的形上学,同时包含着一套“身体的形上学”,因而他的形上学又不同于古代与当代既有的形上学。它既是中国的,也是西方的。因为它会通中西,分别从两位不同的当代哲学家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与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走向18 世纪的康德( Immanuel Kant) ,以康德思理综融古今西方哲学,由重开康德哲学之门而重开中国哲学之门,在中国哲学中复活康德,藉康德哲学的复活而复兴中国的非实体形上学,不仅避开了西方实体形上学本体论论证的死路,而且融摄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之长,使其与中国固有的体道证道传统相结合,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意义、新“铸模”与新流程中,使中国的非实体形上学与“身体的形上学”获得新生,因而他的形上学又不同于中国与西方所既有的形上学。换言之,它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长、成一家之言的形上学,也就是集中外古今之大成的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形上学,一种注入了活力与生气而又富有流韵的非实体形上学与“身体的形上学”。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在20 世纪的出现,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哲学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的自我转型,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哲学以其特有的非实体主义与可能的“身体的形上学”姿态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它的出世在哲学上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新儒家哲学的高峰已经完全浮出水面; 而且预示着哲学在20 世纪历经“语言转向”“身体转向”与“非实体主义转向”的同时或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的到来,这就是形上学的工夫论的转向。

作者:
王兴国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