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即依靠大规模地投入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来实现产值的高速增长。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但这些社会资源不是取之不竭、无限供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弱点逐渐表现出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下面两个重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 Lewis Turning Point)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 W. Arthur Lewis) 提出来的概念。他在1954 年发表的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问题,当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为相对短缺时,经济发展的拐点就会出现①。“刘易斯拐点”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所谓“人口红利”是指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众多和价格低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所带来的好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享受这种“人口红利”。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用工荒”,被认为是出现“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表现。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