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现代德性幸福; 君子之乐; 消费主义; 自由人格
引言:

【引言】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Axial Period) ,无论是中国先秦的哲人还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们中的多数人高贵地秉持着“幸福主义”的道德哲学。尽管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姿百态甚至大相径庭,但在古代文明奇迹般的灿烂时期,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低级的善应当服从于高级的善,快乐的目的是幸福,幸福以自身为目的,是最高的善; 原始儒家以“孔颜之乐”、“君子之乐”奠定中国千年的德性幸福传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幸福成为传统社会所尊崇的理想典范。然而,随着近代科学的高歌猛进,工业生产、世界市场、互联网络、数据信息等伴随着民主政治、意识形态蓬勃发展,仿佛从天上降下、地上冒出的生产力制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一种毫无节制地占有、消耗财富与资源的价值观应运而生———“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制造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幻象,把财富占有、物质享受、消遣享乐视为人生最高目的。整个世界迈入消费主义全面取代幸福主义的“经济人”时代,浮华的盛景与深重的危机并驾齐驱,一方面是古典德性幸福的衰颓与困境,一方面是当下消费主义的隐患与空虚。“经济人”还是“道德人”,抑或是“理念人”? “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些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一次次卷土重来。

作者:
张方玉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