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化、虚无主义话语与社会发展:德国和俄国对中国的启示

文化、虚无主义话语与社会发展:德国和俄国对中国的启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晚外发现代化国家从文化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突出表现为虚无主义,即不但把后发国家的文化传统虚无化,更会造就一种不可避免的虚无主义结局。德国、俄国先后经历过这样的质疑。为此,德国曾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以特殊挑战现代化的普遍性,并拒斥中产阶级文化,甚至以文化和艺术为旗号忽视政治,造成了沉痛教训。俄国通过文学的夸张和激进的政治运动表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满与否定,也有沉痛教训。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问题,以防止社会的过度世俗化,提升软实力,但必须吸取德国的教训,力戒文化决定论,防止以传统、特殊性对抗现代化的普遍性,以便全面消化吸收现代化普遍成果之后才能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创新。
【关键词】晚外发现代化国家;文化传统;启蒙精神;虚无主义;文化决定论;综合创新
引言:

【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提升社会发展水平、规整社会良好秩序的力量,文化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从国际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晚外发国家一旦取得初步的成功,在经济上构成对先发、优势国家的挑战时,往往不仅仅在经济、军事方面表现出来,而且会进一步体现在文化上。当代中国不只是作为一个传统深厚的、晚外发现代化国家,而且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势必要双重地给自己一个政治和文化上的定位。这种定位将决定中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格局。经过长期发展,这个体系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系统。正如郑永年所说:“中国外在的挑战首先并不是美国,而是现代资本主义和民主政体合二为一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所具有的无限扩张力正在毫不留情地把世界上各个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和政治体吸纳进去,变成其内在的部分。而美国刚好处于这个体系的中心,是这个体系扩张的领导者。

作者:
刘森林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