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近代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困境:以新闻出版为例

近代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困境:以新闻出版为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日本纸张既系近代中国的大宗进口商品之一,也是历次抵制日货运动的重要目标。中国机制纸业极其落后,进口替代指数甚低,进口的欧美纸张则价高而量少。抵货期间纸张供给不足导致纸价大幅上扬,甚至酿成“纸荒”。普通民众参与抵制日货运动,既有赖于民族主义作为情感支撑,更须仰仗现代传媒进行深度动员,而新闻媒介又被迫购用日本纸张进行抵货宣传。此种诡异悖反现象,既与抵货运动本旨相悖,又与反日组织难以兼容。有限抵制大大削弱了抵货运动的经济效果与政治效力,并深刻彰显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民族运动的经济困境。民族主义与经济理性如何两全,依然严肃扣问国人的消费选择。
【关键词】抵制日货;经济困境;日本纸张;新闻出版
引言:

【引言】1908年,“二辰丸案”引发中国首次抵制日货运动。此后,日人对华侵逼日亟,中日两国冲突频仍,而囿于国力尤其军力不均衡的考量,国人屡以经济抵制作为报复和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手段,此亦是构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截至抗战初期,抵制日货运动多达十余次,频率之高,中外罕见。晚近,伴随中日关系的每一次紧张,抵制日货的呼声亦不断回响于网络空间。本文以纸张为个案,试图梳理抵货运动对近代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造成的巨大困境,进而分析中国纸业的进口替代水平和纸业市场的具体构成,在揭示抵货运动经济约束的同时,也对国人偏离抵货目标的“卖国”之举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与理解。

作者:
周石峰;杨棉月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档案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