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玉文化与史前文明化进程—江淮地区的历史证据

玉文化与史前文明化进程—江淮地区的历史证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江淮地区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是当时该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考古材料,以史前重要遗址为例,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略作探讨,梳理史前玉器功能的演变规律:玉器被大量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礼仪性用玉的逐步形成;玉器成为宗教活动中执事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时,江淮地区开始了文明化的漫长进程,玉器在该地区文明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一,墓葬中出土大量玉器并形成了祭坛,这是氏族社会从神权开始向王权过渡的重要标志;其二,大型中心聚落遗址的出现,可以视作该地区从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起源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其三,大量玉礼器的存在,不但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孕育了礼制文明。
【关键词】玉器;玉文化;江淮地区;史前文明

引言:

【引言】江淮地区以安徽为中心,地域辽阔,这个区域内包含多支考古学文化,有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这些文化区域又分属海岱地区、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本文所论及的是狭义的江淮地区,大致划定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正如严文明先生所说“江淮地区不局限于安徽,但主要在安徽。讲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主要是研究安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过程”[1]。自2004 年起,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史前玉器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寄寓在玉器上的思维观念及其发展演变,应格外予以关注。目前,安徽江淮地区已发现很多精美的玉器、大量的刻画文字,包括祭坛在内的礼仪性建筑遗存,这些遗存均能构成该地区古代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凌家滩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罕见的玉器,使得很多专家认定以巢湖为中心的江淮地区可能是有别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又一个琢玉中心,认为当时已经出现文明的萌芽或曙光。

作者:
沈薇;李修松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省文化厅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