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有股权与价值创造—来自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国有股权与价值创造—来自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针对国有经济成分是否低效率的争议,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经济增加值( EVA) 作为效率指标考察了同一行业中国有股权比重的大小与创造价值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价值创造能力低下是电力行业的共性,以此衡量的效率高低与其股权是否国有并无直接关系,而公司的资本运营能力与主营业务关注度却是效率改善的关键。
【关键词】国有经济;经济增加值;股权;效率;价值创造
引言:

【引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国有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有经济改革亦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之一。20 世纪90 年代初,国有经济就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开始进行战略调整,“抓大放小”、“甩包袱”,在很多行业和领域组建了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其中一些甚至在全球都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直至今日,对于国有经济的质疑从未停止,其核心在于两点: 一是国有经济在部分行业领域内的垄断地位限制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 二是国有经济的低效率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从提出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深化”的要求,一直是在不断的争议中前行。从十五届四中全会“实现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决议,到2010 年“新非公36 条”,再到《关于2012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直至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已经在逐步建立,其最终的完善将使问题的核心集中于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国有经济能否比其他经济成分有更高的效率,进而为国民———国有经济的所有者带来更多的收益。这种效率不仅仅体现在利润的产生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价值的创造上,换言之,即能否真正实现这些全民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善其身”与“善天下”始终是国有经济必须面对的双重绩效评价标准,由于其全民所有的特殊性,二者相较,“善其身”只是前提,“善天下”才是根本。而“善天下”的首要问题就是“保、增”二字,国资委要求央企从2011 年起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 EVA) 考核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然而,国有经济一定带来低下的创造价值能力吗? 同样的行业领域内推进私有化进程就一定带来高效率吗? 本文拟通过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考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
许杨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