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出现了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 26%,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 87%。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 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因此,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需求日益迫切。2009 年和2011 年,为了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部分省市随之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2年9 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 49亿人,并在2012 年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然而,我国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因受经济收入水平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存在城乡居民缴费水平较低的现象,且与期望缴费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原则,缴费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参保人的缴费和其待遇是正相关关系,缴费水平高则未来享受的待遇水平较高,过低的缴费水平会影响参保人未来的基本生活,加之国家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基本保障层次。因此,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有必要探讨分析城乡居民缴费低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期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