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转型期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及其扬弃

转型期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及其扬弃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型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型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过程中,部分人的精神生活遭遇到物化加剧的现实困境———片面而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却不屑一顾。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物化角度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剖析,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探讨和反思,最后向人们敞开一种新境界———当代人应该过怎样的精神生活,以期人们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在科技理性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十分丰裕的时代,走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转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重新领受精神生活的真义,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保持一个人应有的精神理念和品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精神生活;物化;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言: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由此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 其一,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主流上是积极健康的; 其二,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或有意或无意地陷入了“物质主义”的困境,人们的精神生活沦落为“物质”的附庸,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有的精神理念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作者:
罗富宴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