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绩效测评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绩效测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农业标准与其配套体系的结合使用能改善市场效率,但我国的农业标准化的实际绩效如何尚缺乏严谨的实证数据支持。利用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调查数据,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产业化带动能力) 两个维度对标准化实施载体———示范基地的绩效进行测评。结果显示: 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 23、0. 323、0. 447; 单位面积标准化投入资金对带动农户数目存在负向影响; 标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管理体系认证能显著提升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有机认证则显著降低了基地的经济效益,地理标志认证能显著增强基地的产业化带动能力; 知名品牌能获得一定的市场溢价。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示范基地;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第三方认证
引言:

【引言】农业标准化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成熟的经验转化为生产力,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由于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标准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特征,使得其与标准化体系内的等级、认证、标签等机制一起作用时,能够抑制农产品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将安全农产品的正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从而降低性价比比较、解决质量争端等事前、事后交易成本,改进市场效率[1 - 3]。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初步形成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并相继建立了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农产品认证、执法监督与质量安全信息等标准化支撑体系[4]。虽然标准化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农业标准化推广速度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农业标准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不明显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从事标准化的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诸如我国市场机制短期内发育还不完善、农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文化程度低、农业标准化人才缺乏等,而农业标准化实施绩效问题则是其深层的原因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尽管能够“感觉”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和影响,但至今仍很难确切地获得关于农业标准化的现实绩效的足够证据。因而,人们在日益体会到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对于农业标准化的真实绩效却一直颇感困惑。浙江省的农业标准化建设近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也最具前沿性和指导性,对其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或预防其他地区存在或将要发生的同类问题[5]。

作者:
幸家刚;周洁红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