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以全国29 个省( 市、自治区) 2002—2011 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泰尔指数方法衡量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区位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影响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表明: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显著,且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较大; 地区教育水平、地区商品交易效率、地区信息化水平、地区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对金融相关比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资金外流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有微弱的反向作用; 上一期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本期的农村金融发展影响非常显著,这表明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存在扩大的迹象。
【关键词】农村金融; 区域发展差异; 泰尔指数; 面板数据; 广义矩估计
引言:

【引言】2013 年国家一号文件再次将视角投向了三农问题,文件中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中。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户、乡镇中小型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营主体对发展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农村金融的发展承载了更多服务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1]。在此背景下,基于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规律,农村金融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农商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多样化农村金融主体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却在逐步加大,以江苏省为例,2000 年苏南和苏北的金融相关比率差距即在0. 5 左右,且在这之后的六年内逐年加大[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涉农人口众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到67415 万人,占比50. 32%①,因此农业的平衡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农村金融的区域发展失调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一,农村金融的区域发展失衡会加剧农村的经济发展失衡,造成现代化农业和原始农业并存的局面。陈秀山等[3]以及ZHANGJun 等[4]的研究证实了资本投入的差距显著影响地域经济发展差距,另外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这一点已由众多学者研究证实[5 - 7]。由此可以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适度的农村金融的区域发展差异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但是过度的区域发展差异则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形成两极分化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金融快速发展扩张但其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旨在通过衡量国内三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金融发展模型,分析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因素,为全国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作者:
李鑫;王礼力;魏姗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