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自2004 年珠三角地区爆发“民工荒”危机以来,企业短工现象愈演愈烈,中国内陆省份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民工荒”。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长期短工将严重危害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如何促进农民工稳定择业,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稳定择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缓解“民工荒”压力,政府和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稳定择业的措施,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政府和企业出台的政策多为自上而下型,缺乏对农民工需求的考察。提高农民工择业的满意度,应充分了解并满足农民工的基本需求[1]。因此,从农民工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择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出生于1980 年以后,拥有农业户籍,但进入城镇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群体。他们从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来,有着区别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2 - 4],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成长环境较舒逸,缺乏务农经历,对工作收入和精神享受的期望较高[5 - 7]。许多学者已察觉农民工群体分化现象,并从不同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进行了研究。例如,夏丽霞等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较强,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能有效地满足其市民化需求,并提出从调整供需结构、完善信息渠道、构建公平环境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及市民化需求[8]。林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收入因素并非评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唯一标准,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就业质量较差[9]。张卫枚[10]、李伟等[11]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普遍较低,他们大都从事工资收入低、工作环境差、保障水平低和发展机会少的工作岗位。李鹏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不稳定性是造成其就业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12]。陈昭玖等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工资等因素对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具有正向影响,而择业机会识别能力与择业稳定性呈负相关[13]。姚植夫等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个体特征、心理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影响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如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社会保障等也影响其工作满意度[14]。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如罗竖元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存在不理性现象,并分析了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15]; 郑慧娟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偏好于劳动环境、就业条件较好的行业,而且维权意识比传统农民工更强烈,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高预期却在现实中面临户籍、教育、住房、社保等诸多制度性困难[16]。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特征及存在问题的探讨,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方面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出发,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的优先序,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的因素,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招工政策提供参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