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我国大米产业波动的来源及冲击路径

我国大米产业波动的来源及冲击路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通过采用修正后的两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大米产业波动来源,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供求冲击对大米价格和产出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 大米产业70% 的价格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的作用; 短期内供给冲击占据产出波动的主导地位,而长期内需求冲击解释54% 左右的价格波动; 总体而言,供给冲击在中国大米价格波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米产业波动及时调控,防止由于政策调控的滞后效应,导致价格与产出波动放大的结果。
【关键词】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价格波动; SVAR 模型; 大米产业
引言:

【引言】近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出现了频繁且剧烈波动,大米价格的波动尤为剧烈。2006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累计上涨约59%。其中,2006 年大米价格上涨幅度3%,2007 年涨幅上升至7%,2008年涨幅继续上升至10%,2009 年跌至6%,2010 年至2011 年年初累计上涨30%,这期间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国际大米市场[1]。大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自然灾害、疫病、汇率、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作用于供给与需求,对大米供给与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大米价格的短期波动。价格作为产业波动的信号,市场预期随之改变,物价不稳定因素增多,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由此也反映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供求冲击对经济体均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供求冲击导致产业内部产出增长的持续性不稳定; 另一方面造成供求失衡,价格波动。不仅如此,还对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巨大挑战。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是最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和预期的关键因素[2]。大米产业波动由源自供给方面的冲击或者源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引起,最终形成大米产业的价格波动与产出波动。由于产业性质不同,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因素的冲击、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产业发展中所处产业阶段的不同,导致需求与供给冲击其生成机理与传导机制不同。因此,供求冲击在产业波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呈现差序特征。那么,大米产业的冲击来源是什么? 不同的冲击因素具有怎样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 应如何有效抑制大米产业波动? 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是解决因价格波动导致大米产业失衡的前提和依据,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保持粮食产业平稳有序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
苗珊珊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