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日益扩大的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机会[1]。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 UN COMTRADE) 统计数据库数据,1992 年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额不断增长,从2000 年起一直保持在10 亿美元以上,到2011 年已经达到57. 98 亿美元,比1992 年增加了10. 13倍。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中国的小麦、大麦、奶制品、畜肉、羊毛等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其中,中国对澳大利亚小麦和羊毛的进口量在2011 年分别占中国羊毛和小麦进口总量的51. 01%和54. 56%。与此同时,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也较快,已经从1992 年的0. 57 亿美元大幅提高到2011 年的9. 01 亿美元,增加了14. 94 倍。但1992 年以来,中国在中澳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并且逆差总体上还在不断扩大,逆差额已经从1992 年的4. 65 亿美元大幅提高到2011 年的48. 97 亿美元,增加了9. 54 倍。近年来,随着中澳农产品贸易往来的持续扩大,中澳贸易农产品的数量和档次均在不断提升,主要贸易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业内贸易农产品的贸易额在中澳农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提高,因此,需要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目前,已有关于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的概况[2 - 4],还有部分研究运用G - L 指数对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1,5 - 6],但还缺乏对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变化以及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多种测算方法对1992—2011 年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具体是先采用G - L 指数分析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采用Brü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 & McDowell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研究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的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